Tuesday, January 30, 2007

Elle est Béatrice.

最近是我的Depression時期,至少,我已經被朋友拉到他家放著,每天被盯著說:要吃飯,要洗澡,要睡覺,出去走走。

其實,光是上一篇就打了很久。久到,前後對不太上。前面幾篇其實都差不多是這樣,有點前後對不太上來。明明天氣很好,我就是像正在腐敗一般......。以往的經驗裡,只有一次Depression比較嚴重,不過那次被控制住,熬過去了。這次明顯地,比上一次的情況更糟。河合隼雄說的沒錯,有時候,化為語言,說不定會演變成傷害也說不定。當然,人就是人,每個人甚至都不一樣,通則不見得就行得通。

昨天算是對我衝擊有點大的一天。從319之後,我就再也不看電視,不是不看新聞,是連電視都捨棄了。唯一會讓我願意坐在電視前面的,大概只剩卡通吧。所以,到昨天晚上,看到朋友在msn上的暱稱,才知道許瑋倫(我怎麼老是記得她的中文名字是「綸」?)的事。這時候,就會發現msn上的亂七八糟暱稱,有時候就是即時新聞台。

她的確是蠻漂亮的女孩子,但要說特別喜歡,倒也還好。不過,的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記得她剛出道時,她曾經在吳宗憲的節目裡說:Je suis Béatrice. 記得當時是因為這句話,我才轉頭去看電視,然後,看到她。一個跟我同名的人。中文名字當然不一樣。

那時候真的覺得節目很無聊,讀法文就得說法文,也不想想,台灣連個說英文的環境都沒有,還說法文。我的法文早就還給老師了。那就好像,常常有人會問我,為什麼讀哲學?哲學是什麼?

如果要google這個名字,事實上會出現一大堆。這是一個在法國還蠻菜市場的名字。後來,英文裡也有許多人把é上面那一撇拿掉,以此為名。例如,Paul McCartney的小女兒,或是英國公主,都叫Beatrice。不過,對於我而言,Béatrice是Béatrice,Beatrice是Beatrice,完全是兩回事。所以,誤植許緯倫名字為Beatrice的人,不嫌麻煩的話,請更正吧。

這個消息,讓我有點愕然。腦子裡一直閃過去的是當年她說"Je suis Béatrice."的畫面,彷彿有一部我的我被抽離開來似的。

寫到上一段結束,我決定出門,剛好有一個郵件待領,天氣很好,走一段小小的路應該沒有什麼多大的關係。只是需要換口氣而已。只是一小段的路,走起來好像有幾公里遠似的。很想停下來休息,覺得好累。可是,我也只能放慢腳步,再一步一步慢慢走回來。像是一步一步把自己拉回來般費力。

不可避免的,「死亡」本身是具有某種感染力!一時半刻,一個只是與我同名的人,讓我恍神。

記得中學時候,有一個女孩子,跟我長得非常非常相像,她是我唯一一個相像到令我感到吃驚的人。她是轉學生,在隔壁班。她來了之後,很快地大家開始口耳相傳,說我們是多麼地相像。14歲的孩子,被這麼說,總是會倔強起來,認為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但卻老是從相熟的同學口中,也聽到同樣的話。

當時,與她同班的某個女同學是我十分要好的朋友。她說,其實仔細看久了,我們並沒有那麼像。我笑著,心想,妳要不是覺得像,看那麼久做啥啊?畢竟,我們只隔了一道牆,還是見到面了。她無法想像我是多麼吃驚!當然,我怎麼能表現出吃驚的樣子呢。我應該是很酷的。除了身高不太一樣,她的輪廓五官,微笑的方式,髮型都令我著實訝異,感覺自己好像不在那個空間裡,一切都靜止了......

接下來的一整年,我們既沒有交談,故意裝做一切都沒事的模樣。但我仍記得那時候,四目相交的情景,和她的表情。不知道那時候的她,是不是曾經感到孤獨?一年之後,她又轉學了,像謎一樣消失,最後透過網路,只知道她當年考上中正物理系。連是不是真的去讀了中正物理系也不清楚。而我,搬家的次數已經與年紀相仿,今年2月底,又要搬了。

現在都過了15年左右的時間,或許,我們已經不再相像。是不是想見面?是不是想說什麼?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去找了那部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來看,想著,如果她目前過著幸福的日子的話,那就好了。好像,另一半的我,是好的,是幸福的。

那個女孩子的名字甚至不確定自己記得是正確的,但一直記得她叫「高羚榕」,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另一個Béatrice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但希望我的Véronique很好。

我的某個朋友跟我強調,「自殺」是一種個人決定,他不會過度干涉。某個層面上,我同意這個想法。在電影Mar adentro(The Sea Inside)那樣,是經過長久的理性思考之後所做的決定,不論是不是合法,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然而,我還是需要強調,在情感性疾病裡所發生的自殺,往往都是「非理性」的思考下,所產生的效應。雖然,情感性疾病的人,極少處在完全失去自我意識的情況中,然而,不自主地自我攻擊,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感覺自己是負擔,生存是痛苦,無法被適當理解,加上一些誘因,極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傷害。

那些情緒是不穩定的,最痛苦的並不是完全處在完全的低點,因為,完全的低點時,情感性疾病的病人幾乎連行動能力都喪失殆盡。大多數的情感性疾病者,包括我,多半是處在不是那麼極端,但確實感到十分痛苦而困難的情況下,並沒有剛全喪失思考能力,但十分不穩定。這種情況下,我實在無法認同,「自殺」是屬於個人性的選擇。

對於昨天為我擔心的MADOT,致上我個人的歉意。(難過的就是,這種時候,我永遠在道歉)

Friday, January 26, 2007

東尼滝谷(東尼瀧谷)-Tony Tkitani


Tony Takitani's real name was......It really was Tony Takitani.
不能說這句話貫穿了整個劇情,但是,這句話卻很簡單地說完了東尼滝谷這個人。

關於村上春樹的作品,個人多半是讀長篇小說。「萊辛頓幽靈」這本書,雖然被朋友強烈推薦「冰男」這一篇短篇,然而,還是沒有買,也沒有讀。所以在「東尼滝谷」上映時,並沒有讀過原著的短篇。對於那些強烈愛好著村上春樹的人,算起來,我並不是那麼村上春樹。(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這個名字成了形容詞)

由於許多因素,所以是到二輪的電影院看了兩次。第一次是一個人去看,第二次是朋友想看,但由於上映的戲院不多,又陪他看了一次。大部份的時候,可能我還是偏好一個人看電影吧。

既然上映的地方不多,戲院裡面的人更是少得可憐。可憐的程度是,有人花了一百塊錢,聽著坂本龍一的音樂和平靜的電影,睡上整天。要說是一種幸福的睡覺方式,可能也是吧。除了椅子本身並不是非常舒適之外。

沒有想過村上春樹的作品拍成電影會是什麼模樣?在曾經遇到的喜歡讀村上春樹作品的人當中,似乎都對他的作品有一種既定成形的想像與解讀。映象化之後,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與讀者的想像不相符合,或是只達到某種程度的相容。算是一種失敗率極高的嘗試。由於我根本沒讀過這個故事本身的原著,所以徹頭徹尾沒有權利說:不是這樣子的!

或許,這部電影高明在於對白可能是除了默劇之外,我所看過最少的一部吧。極少有人物之間實際上的對談,旁白佔與配樂佔十分高的比例,然後由角色本身在精準的時刻,說出關鍵性的話。例如,少年的東尼滝谷自己一個人晚餐時,說「我並不感到寂寞」。對於一個像我一樣長時間一個人在外生活的人而言,雖然不會在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這麼說話,不過,好像確確實實有這種感覺。不得不對那精確地表現方法佩服起來,甚至產生一種共感。

因為名字洋化而不得已成為一個孤獨的少年,然後成為一個孤獨的中年男子。乍聽之下,有些荒謬,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個人卻能理解那種被另類眼光看待的感覺,因為,我也有一個讓人覺得說奇怪不奇怪,但常常被人誤解的名字。可是,又能怎麼呢?不過就是名字。問題正在於,他的人生不是一直都是孤獨的......

這點是很奇妙的。從來沒有得到過,就不會有失落感。

宮澤りえ詮釋那個像飛鳥一般的女性,真是再適合不過了。或許,擁有美麗腳踝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像飛鳥一樣的卻不多。她早期的寫真確實讓人對於年輕的她的身體的美印象深刻,而目前已經年過30之後的她,的確還是有過瘦的情況,卻有不同的美感。她和10幾年前那個她,已經完完全全不一樣,歲月和歷練讓她變得不一樣,卻沒有取走她的美麗。

最初喜歡的原因,最後也成為困擾的原因。好像,發生在大多數人的身上。例如有人會說,我喜歡他的溫柔。然後,後來卻因為太過溫柔被說成沒個性也說不定。或是,我喜歡她開朗的個性,但是,她的開朗讓太多男孩子成為她的朋友了。

電影裡,英子(宮澤りえ)打一開始就沒說謊,也沒隱瞞。她原本就將幾乎所有的薪水都花在買衣服上面。東尼滝谷(西島秀俊 飾)卻慢慢開始發覺,這和他原本預期有一段落差,終究還是提出來自己的想法。太太還認真地反省,努力地克制自己買衣服的慾望,後來又為了衣服而出意外。東尼滝谷面對像塚似的衣帽間,懷念著太太,還企圖找一個身材相仿的女子來穿這些衣服。

很不好意思這麼說,這還真是沒意義得令人受不了啊。當然,主角本人應該也受不了吧。再怎麼穿起那身衣服,太太終究不存在了。即使長得一模一樣,也不是原來的太太。一切只能回歸到原點。

是不是人與人之間,或多或少都在企圖改變對方?我不知道。對我而言,不可避免有一些期待,但總是像對物欲一般,希望把那個部份降到最低。結果倒是常常得到反效果,像是被抱怨不夠重視對方的情況曾經發生不只一次。也被朋友教訓過,不可以任性地認為,自己對對方採取較低的要求,就希望得到完全公平的對待。即使我可以體會某個部份的理由,然而,不能公平總讓人渾身不對勁。

記得有一回,我買了一磅裝的Häagen-Dazs,我最愛的rum raisin口味以慰我非自願性離職之恨。不過,因為當天沒有一次把一磅吃完,也不能拎著帶好一段路回家,就放在朋友家的冰箱裡。他非常愛吃,把剩下的全部都吃掉,我當然是恨得心都痛了。而他卻問我:你究竟期望我怎麼樣?你倒底要我做什麼?說實話,除了「無力」也想不出來什麼別的形容詞了。希望.....我希望我的Häagen-Dazs一開始自己把它吃完就好了啊。

我們當然不能無條件放縱所有的行為,不過,在某些並不懷有惡意的,並且沒有產生不良後果的情況下,還是學著接受、感謝並和平相處,不是比較好嗎?吵架是由於那是我的安慰,沒事可沒那個能力去吃這麼貴又一大桶的冰淇淋,失意的時候,自己買一桶冰淇淋安慰自己,不但被吃光光,還要吵架,真的是蠻累的。最後,只學會一件事,不在別人家的時候買Häagen-Dazs,除非是送給對方的。

真的要說村上春樹是一個很不實際的人嗎?或者是說他總是寫不著邊際的故事?我個人倒是認為並不是這樣。我們這個世代,有了電腦,時間卻沒有變多;有了網路,人與人之間也沒有產生更為親密的情感。之前時興的電玩「魔獸世界」在我身邊的人大為流行,他們雖然聽得有點煩,不過,抱怨生活圈子小的也幾乎是同一群人,不得不再說「離開魔獸,看見世界啊」。

圖片來源:東尼滝谷官網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生日快樂-Happy Birthday


這次,我想跟另一個人說說。

嗯,不知道你忘記了沒有?其實,我告白過了。被很直接地拒絕了。你說,我們就是那種比好朋友再好一點的朋友。這句話,在電影裡聽起來,我真的覺得想笑。可是,我沒有辦法像古天樂那樣說:有天,你會後悔的。

1月19日,醒來,你已經去上班了,餐桌上有你留的紙條,提醒我要記得關瓦斯。我從小小聲地哭,變成像小孩一樣哇哇大哭。我帶走了我的DVD,拎走我自己的東西,除了碗槽裡的碗,衣籃裡的你的衣服,其他的,就像我從來沒來過一樣。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我要在一個大冷天裡,硬要穿上那件209的短袖t-shirt。因為,2月9日是你的生日。因為,你不是在台灣出生,所以我會在你出生地的時間裡,算好時差,把簡訊傳給你。記得去年我生日的時候,你說,我會找到一個真正愛我的人,比我愛他還愛我的,沒有結婚的人,到時候,我就會是幸福的。

其實,就算有這麼一個人出現,我也不會是幸福的。我一樣會拒絕他。就像我現在要拒絕你一樣。我們當比好朋友再好一點的朋友,就好了。

你已經快40歲了,如果你結婚,我也會去參加的。我相信,你一定會辦一個很棒的婚禮。我想,我還是一個人比較好。小朋友曾經告訴我,我總是很殘忍。嗯,我沒有告訴你我打算離開,我沒有告訴你,我打算不再留在你家過夜了,我打算不守著你許的承諾了。我不應該把那個DVD寄給你,給你太大的壓力了。還好,裡面還放了10多張你喜歡的van halen的音樂,你可以選擇只放音樂就好,還有幾張jazz的音樂,你也可以放來聽聽。

就像我那個讀哲學的表哥,今年也都40整整,還是一個人。這樣其實挺不錯。我想,他也是故意的。沒有刻意等待什麼,但也沒有完全不期待什麼。他做的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我還在努力呼吸。有機會,我一定會出國去看看。看看你看到,而我還沒看到的世界。至於你的期待,那是另一回事。

來到台北沒有多久的時間,發覺,我關心許多事勝過於坐在電腦前畫機械圖。例如,我們的健保,我們的人權,我們的世界。你的務實會告訴我,這些事很蠢,太天真。不過,我沒試過一次,而人生只有這麼一次時,我不試試看,一定會連「後悔」這兩個字都沒機會說。

生病,並不是你所能想像的,也不是能夠被理解的。連我的醫生也必須坦誠,他從事這個工作,但他從來不能因此而多理解一些除了些研究報告裡以外「真正的東西」。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還不清楚是好是壞,我只知道自己會因此選擇不結婚,不生育,不過一般人認定的人生。我會把你放在心裡,這樣,就永遠不會傷害到你。這是我唯一能為你做的事。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Stephen Fry: The Secret Life of the Manic Depressive

80年代的英國喜劇明星,拍攝了一部關於Bipolar Disorder的電視節目。不過,使用的是一般人比較容易理解的"MANIC-DEPRESSIVE"。由英國BBC電視台播出,分為上、下兩集。這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唯一感到遺憾的或許是英文能力不夠好,所以能夠理解的程度有限,加上沒有字幕和英國腔調。確實有點吃力。但無損於這個節目所要表達的意思。許多部份,只要仔細留意,那些形容詞不再那麼重要。

或許由於節目的長度限制,或是其他因素,所以許多議題也僅止於點到為止的程度。但是反觀台灣的社會環境,不知道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真正去面對這些既有而且存在上百年的事實。

目前,手邊還有一些私人的事必須處理,但同時,我還是會盡量抽出時間來,把這些資料與之前曾經接觸到的資訊做一些整理。

不論你是Bipolar患者,或是有同樣的疾病的朋友或家人,在這裡,強烈地建議請大家重視這個問題。特別是陪伴在病患身邊的人,因為個人特質與體質差異,所謂的診斷也未必100%準確,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句「我很忙,改天再說」會失去什麼!

Friday, January 19, 2007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嫌われ松子の一生)-Memories of Matsuko

圖片來源:日本官網: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錯過影展常常是一件令我心痛的事,特別是,它總是因為一些很差勁的原因與理由。不過,終於見到松子小姐,個人還是認為相當驚艷!只是,似乎台灣對於存在著類似音樂片性質的電影總是接受度不太高。2005年的「如果‧愛」到這部「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嫌われ松子の一生),看完電影再看網路上的反應的我,總是感覺有不少人對於東方人的歌舞片,仍存在著些許彆扭。

相較於「如果‧愛」,全然屬於不同的風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裡使用更多誇張類似卡漫的做法。時而優美,時而莞爾。然而,那些令人發笑的瞬間,總會讓我想起李國修先生說的「戲謔」,當人們對於戲劇發笑的當下,其實帶有某種殘忍的成份。

川尻松子的一生很短,53年的人生當中,最希望的是「回家」。不論,她在外面因為慌張而犯下錯誤,或是因為害怕寂寞,只渴望有一份永遠不會分離,像東方社會裡血脈相連那樣的愛。永遠分割不開。

天真的松子承受著她不該承受的暴力、污辱,甚至最後,在她萌現最後一線希望時,被成群未成年的孩子以毫無意義的暴力傷害致死。她似乎只問過「問什麼?」,卻從來沒有恨過。這樣的愛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也是一種暴力呢?

這些和松子相處的人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只是全然接受,並感到幸福。反而,對於松子的愛感激,卻承受不住。松子與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無法平衡的愛。松子本身或許完全不介意,可是被愛的人呢?她渴望自己像空氣般被需求著,也以同樣的方法索求著對方。有多少人最後除了對松子感到遺憾與抱歉之外,無言以對,無以回報。

在官方中文部落格中,寫著「就讓我們假裝談戀愛吧!即使被討厭,也不要一個人寂寞!」。其實,小小的松子並不恨妹妹,也不恨父親,她的歌聲都只是通往回家的路。

如果認為這個故事太荒謬的人,應該不知道真正的人生其實更為不可思議地扭曲吧。相信有許多人為這個令人討厭的松子掬把眼淚。因為,松子的某些片段可以撫慰一些女性的脆弱吧。可是,誰能像松子一樣,在53歲還懷抱著一種「可能」的夢想而努力去拾一張名片呢?

有趣的是,日本官網中,有一個可以製作「令人討厭的某某的一生」的壁紙。有興趣的人可以玩一下。

看完整部影片之後,總是會很自然地哼起那首「まげてのばして」。其實,幼年的我,父母常常給我聽的是日本童謠,那是一段我人生最美好的少數時期之一。哼著哼著,彷彿又回到那個小女孩的時候......真是奇妙。
試聽連結:まげてのばして-湯浅亜美(此網頁為自動播放,請留意您的音量)

附帶一提,我從來不是「光GENJI」的歌迷,小時候,我是喜歡「少年隊」的。最近東山紀之還交了一個小女朋友,而和老情人分手的消息傳開。現在再看,真是可怕的不老妖啊。(笑)「少年隊」另外還有植草克秀與錦職一清,共三位組成的團體。被華人團體如小虎隊、草猛等翻唱過不少他們當年的歌曲。以當年台灣的環境,要收藏還真不容易呢。

圖片來源:tayune.com

日本官網: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中文官網: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香港官網:花樣奇緣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甲狀腺,我真是搞不懂你啊!

新的一年,先是一場小車禍,再來就是發現甲狀腺機能過低的情況。(T4只有3.74)

不知道為什麼,實際上,甲亢應該是會瘦,我卻曾在甲亢時期狂胖了20公斤!甲狀腺機能低下,應該是新陳代謝變差,所以變胖,我卻狂瘦成為BMI值顯示體重過輕,併有心悸等症狀。根據MADOT小姐的解釋,本人屬於外星人體質...(不是這樣判斷的吧?)

至於是甲亢還是過低不能讓血醣過低?我也不知道。據說不能激烈運動。回到外地生活的城市,馬上需要面臨的,就是身體檢查和整理一堆先前讀完和沒讀完的東西。還有趕電影。這樣算不算激烈?

不過,說實話,人生真的很有限。我想,至少努力一點點。雖然,我已經向MADOT小姐坦誠,我是一個懶鬼。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Wednesday, January 03, 2007

生日快樂口碑場?


又搞這一套!

傷城」已經玩過一次這種口碑場的遊戲,現在又來!那原本預購電影套票的人是怎麼樣?當我們是白痴嗎?

只差一點,就會完全不同

近日有一個憂鬱症患者自殺身亡的新聞報導,新聞報導如下:

2006.10.16 聯合晚報
憂鬱男跳樓 父曾是台大教授 弟也任教台大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

今天上午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百利大廈」發生疑是跳樓自殺的不幸事件,據鄰居透露,死者的父親以前在台大教書,已退休;而這位退休的朱姓教授上午面對兒子的死,眉頭深鎖,對於記者的詢問,僅點頭表示,兒子是因憂鬱症尋短,隨後他並表示:「現在我的心情不好,沒辦法再多說。」婉轉地拒絕記者的詢問。

此外,死者朱清華並有一位弟弟,僅小他一歲,是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目前是台大網媒所擔任助理教授,教授資料庫系統、多媒體系統應用,上午他的辦公室電話沒有人接聽。

經查,死者的父親是董氏基金會董事,1937年出生于寧波。自小隨父母遷台,畢業於台灣大學,獲德國慕尼黑工科大學特許工程師及瑞士國立聯邦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現任嘉隆實業、台灣東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台大教授和寧波大學客座教授。早年協助父親經營紡織及成衣製造事業,後投入董氏基金會從事公益工作。

據了解,死者的父親並曾多次到大陸西部貧困地區考察,資助教育、醫療等公益事業,自1996年以來,死者的父親和祖父先後在大陸捐資8000多萬元人民幣(約3.2億台幣)),光是在家鄉寧波就捐了3000多萬元人民幣,祖父並成為寧波榮譽巿民。


朱母也患憂鬱症

【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

疑是深受憂鬱症之苦而跳樓自殺的朱清華,其父是董氏基金會董事,並著「解憂─憂鬱症百問2」一書,書中談及憂鬱症患者最需要家屬、朋友的陪伴,還有如何帶領患者就醫。

朱父多年前在一次董氏基金會的座談中透露,他的太太也是憂鬱症患者,他當時表示,他太太一發病就食慾不振,以前喜歡吃的東西都不吃了,大部分時間躺在床上,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麼心事。晚上也睡不著,隔天精神又不佳,一天天惡性循環。雖然曾就醫治療,藥物副作用卻讓她排斥再上醫院。

面對憂鬱症患者拒絕吃藥、就醫,朱父當時在座談時表示,家屬能做的,就是一個「慰」字,等他們心情好了,再慢慢予以引導,千萬不能責罵,也不要給他們壓力。

據了解,死者朱清華患憂鬱症多年,以致無法工作,長期以來服藥治療,還遠赴英國求醫,本月11日才剛從英國倫敦返國,回國後還向兩名醫師求診,但似乎始終不見好轉,昨晚他的父親、弟弟陪著他到國父紀念館散步時,又透露出「壓力很大」,朱父和他的弟弟都感受到死者心情很低落。


這兩則看來處理得挺勉強,(姑且不論有個年青人因病自殺是否值是個新聞),我這麼說是因為這則新聞沒什麼處理當事人,倒是交待了一堆他爸他弟甚至他祖父的事。看來像是版面太空,硬擠些關係人的背景資料來撐版面。過了兩天的早報,又有同一件事的報導,這則就比較多是在處理當事人了:

台大教授之子 憂鬱跳樓 95-10-18

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前台大教授朱英龍長子朱清華,旅居英國多年,十一日返台探親,昨天清晨以白毛巾蒙眼,自台北市大廈住宅跳樓結束生命,他的弟弟向警方說哥哥疑因憂鬱症病發。

卅六歲的朱清華家境優渥,父親朱英龍是前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目前擔任董氏基金會常務董事,同時也是嘉隆實業公司董事長。朱清華少年時就與弟弟一起被送出國留學,弟弟學成後返台在台大的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他則旅居國外。他的母親也曾為憂鬱症所苦,八年前自殺身亡。

昨天清晨七點四十分,朱清華自仁愛路四段「百利大廈」樓上墜下,掉落在靠近人行道旁的花圃;大樓管理員上前察看,發現他用一條白毛巾蒙住雙眼,僅著T恤、四角平口褲,腳上穿白襪,腦漿四溢。管理員認出是該大廈十一樓的住戶,馬上通知家屬到場。

與朱清華同住的弟弟,當時還在睡夢中,匆匆下樓察看,證實是患有憂鬱症的大哥。住同棟八樓的父親朱英龍,接到消息趕下樓來,見到愛子慘死模樣,悲痛不已。

弟弟向警方表示,哥哥患憂鬱症多年,雖然有就醫治療,但病況時好時壞;哥哥長期住在英國,在當地結婚生子,但因病情關係,無法穩定工作。

他說,哥哥上周三回國後,曾向家人表示壓力很大,父親前天晚上陪哥哥到住家附近的國父紀念館散步,安撫情緒。

警方到場勘驗,發現朱家十一樓住處外陽台欄杆旁地磚有腳踏痕跡,研判朱清華是從該處跳下輕生;至於朱綁在臉上蒙住雙眼的白毛巾,可能是為了克服跳樓的恐懼。



這兩三則報導綜合來讀,可畫出以下重點:

一,有個年青人患憂鬱症自殺。
二,他家境好,與弟弟早年就留學英國。
三,他弟弟是台大教授。
四,他算祖上有德,爸爸也曾是台大教授,總的說是有錢、有學問且從事公益(頭銜過多不再重複列舉)。祖父還捐錢捐到變成榮譽市民。
五,他媽媽也因憂鬱症自殺。
六,他爸爸是憂鬱症專家,還著有專書一冊。

就套稿處理方式來看,其實只要將重點一、重點五與重點六結合起來看,讀者應該不難發現,十六日晚報的套稿(就是介紹了死者父親的著作以及內容的那則),是很有問題的。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這樣:〔你好,這裡有一本介紹如何幫助憂鬱症患者的專書,作者的家人已經有兩個因為憂鬱症自殺了。〕唉,在這種消息下套這種消息,要不,就是諷刺,要不,就是反推薦,要不,就是記者與版面主編缺乏推論能力。

再就新聞處理來看,晚報及早報兩則新聞,都不忘重點四,也就是交待死者父親的各種頭銜,寫來頗有感歎〔明明是好人好家庭啊,怎麼會這樣呢?〕的意味,然而,這兩位記者有辦法寫出那麼多頭銜,卻剛好,都沒有寫到我知道的另一個頭銜:朱教授老闆。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李夢哲和羅興階拍攝的《朱教授老闆的暑假作業》?這支片子我曾在大學時及研究所時都好好地看過了兩次,以至於印象不淺。

該片背景是一九九二年六月板橋一間成衣廠因為老闆要移資印尼,無預警關廠,並且不肯按照勞動基準法的標準給付資遣費。一百多位員工多為女性頓失頭路,遂往公部門投訴,才知道自己如何被不合法地刻虧了:老闆欠她們的不只是〔道義〕,也不只是法定的資遣費,還包括長年來不合理的超時加班所應付而未付的加班費。然資方卻對女工的要求及公部門的介入置之不理或推三阻四,女工們只好以廠為家起而抗爭。

這支紀錄片,正是跟拍了這個關廠抗爭的過程。

透過鏡頭,我除了看到資方的粗暴、工廠中的家父長制、公部門的無能為力,也看到女工的自我成長、階級認識,以及同為受僱者的藍白領工人之間的認知差異。

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很深,當女工們前往台北市的辦公大樓中要找避不出面解決的老闆,辦公室裡的白領工人們像看到鬼一樣,急急忙忙將人堆出將門鎖上並放下鐵門。一會傳了話來,老闆說等等要出來與大家見面,然後,這老闆就從別的出口落跑了。那時我就納悶,這人今天能無預警關成衣廠,難到明天不會無預警關辦公室?為什麼坐在辦公室的人寧願認同那個遇到問題會落跑的老闆,而不是在鐵門外、在生產線上工作十幾年的女工同事?

這關廠老闆,可不是土地主耍狠蠻幹,而是德國工程師瑞士博士台大教授,受過高等教育還在大學教書,遇到勞動法令卻變成全盲的惡霸。看著這些十來歲就去工廠上班,視教授老闆如父親的女工們被欺騙,被放棄,知覺到法律與政府保護不了工人,站在宣傳車上淋著雨用麥克風在台北街頭對著辦公大樓柔性喊話,只為了領到那份微薄的法定應得的資遣費與加班費,真是讓人心都揪在一起。

我原本以為《朱教授老闆的暑假作業》應該小有名氣,至少從資料看來,本片曾獲1992中時晚報電影獎首獎及1992台灣人權報導獎,也曾參加1993香港電影節自主錄像觀摩、1998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回顧專題以及1999文建會台灣紀錄片美國巡迴展。

然而,有時候你會看到一些事情,再一次發現那些原來自己以為〔大家都知道吧?〕的事情,原來是〔沒什麼人知道吧?〕的事情。

是這樣,這間成衣廠叫做〔嘉隆〕成衣廠,關廠老闆名喚〔朱英龍〕。

如果知道這點,新聞與套稿寫來,恐怕會完全不同吧?
from Barking Jazz

我想,timojazz兄應該不會看到這則回應,但那不是重點。

先說明一下,我本身就是一個患有情緒性疾病的患者,另外,很巧合地,在2006年12月12日被資遣。

知道timo兄,是關於先前timojazz這個網站還在的時候。當時,還在讀大學,開始聽jazz,還跑到音樂系修了一門相關的課。半認真地思考人權,關於這世界的一些狗屎問題。好了,事情掉到我頭上......

當我在找工作的時候,跟我的醫生討論,該不該把自己生病這件事說明?醫生給了我好像「世界有沒有盡頭?」那樣的答案:妳可以說,也可以選擇不說。基於一個不甚文明的世界,我選擇不說。在工作環境裡,一直沒有問題,事實上,我的Leader對於我的表現感到滿意度至少有80%。不過,他上面的主管可看不慣,花了一下午,用一個很鳥的理由,告訴我,我的請假次數過多,說我像一朵玫瑰花,不適合這個公司的文化,叫我第二天就不用再來了。

所以,我向原公司要求一張「離職證明書」。而原主管以「不會寫」為由拒絕。(這跟「我們老師沒有教」有什麼兩樣?)請他打電話給相關單位,他不會寫不是我的問題。然後,他告訴我,他是用一個非常理性的態度跟我溝通,而我完全不配合,非常過份!他說:「恁爸就是不爽給妳,怎樣?告我啊!」當時,我生氣了,並且懶得跟一個差不多快40歲的白痴解釋。我還是請他打電話去問別人,不要來問我。不會寫,不關我的事。

到這裡,我還沒開口提到遣散費的問題。我給了一個很大的台階,顯然有人就是不肯下,還擺架子。

很不幸地,台北縣勞工局並沒有給予什麼實質上的幫助。我的請假完全經由主管核准,時數沒有到達應該被資遣的地步,沒有遲到早退記錄。工作能力沒有問題。至於我是不是一朵玫瑰花,完全自由心證。反觀資遣程序,完全不合法。而勞工局唯一比較誠懇的小姐只告訴我,勝算非常非常低。而其他同單位的人把電話轉來轉去,甚至有一位女士告訴我,她就是站在資方立場。這下,真的傻眼。勞工局站在資方立場啊。而且,是明著來的啊......

以一個沒有時間,沒有錢,沒有背景的情況下,我真的無力再跟原公司耗下去。對於這點,我個人感到萬分遺憾。唯一做的是,舉發他們沒有做資遣通報的事實。至於,是不是會被買通而沒有效果?天知道。

從沒有能力正常生活,到獨立生活並且可以工作養活自己的程度,歷經數年。青春就在這時候,無聲無息地消失。的確,我可以說,雖然生病,還是有機會回到正常生活。問題是,這個環境連大多數的人都受到不公的對待,那麼,我真的很懷疑,當其他病友重新回到現實環境時,他們不會產生其他的變化......

順帶一提,我已經很久不看報紙或台灣的電視了。

Monday, January 01, 2007

驗證碼

google2bd511b8720cc290.html

whos.amung.us

  © Blogger Template by Emporium Digital 2008

Back to TOP